首页

百度

时间:2025-05-28 14:41:48 作者:人民领袖|从小培养爱国心 浏览量:24895

  5月27日上午,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他在贺信中强调:“教育引领广大少先队员争当爱党爱国、勤奋好学、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

  “教育上必须把牢,从小培养爱国心。”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和政协委员共商教育大计时,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从小树立理想,坚定信念信心,这样走下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有了可靠的接班人。”

  一席话,饱含着总书记对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殷切期望,更蕴含着我们党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红色江山代代相传的战略考量。

  在总书记看来,“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2025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

  2014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考察。在观看少先队员入队仪式后,总书记感慨地说:“看到同学们矫健的步伐,听到同学们庄重的宣誓,脑子里不断闪现着一个词,那就是‘希望’。”

  在与少先队辅导员、教师、家长、学生代表座谈时,总书记一再叮嘱,“学校要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教育引导广大少年儿童树立远大志向、培育美好心灵,让少年儿童成长得更好”。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实现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正是思政课的题中之义。

  2024年6月,总书记在青海果洛西宁民族中学考察时,观摩了一堂特别的思政课。

  课堂上,孩子们从可知可感的生活变化入手,巧妙破题,以一幅幅生动的画作展现家乡的新面貌。

  总书记与孩子们亲切交流。他勉励孩子们“心怀感恩、好好学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立志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2024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果洛西宁民族中学考察时,同师生们亲切交流。

  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培养青少年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心中牢牢扎根,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至关重要。

  1935年,时任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在开学典礼上提出了振聋发聩的“爱国三问”——

  “你是中国人吗?”

  “你爱中国吗?”

  “你愿意中国好吗?”

  2019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开大学视察时讲起了这个故事。他说:“这既是历史之问,也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我们就要把这个事情做好。”

  爱国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

  2021年,北京天安门广场。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千名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和全国广大青年代表齐聚一起,目光炽热坚定。在这里,总书记为大家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铮铮誓言,赤子丹心。铿锵话语响彻祖国大地,凝聚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磅礴力量和强大信心。

  2023年,我国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达2.91亿人。

  “我对教育工作在这方面强调得最多,教育工作别的方面我也强调,但思政课建设我必须更多强调。”

  六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会上,他就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等问题提出明确要求。

  “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

  今年全国两会“下团组”,总书记再次强调,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

2025年3月3日,江苏南通如皋市安定小学里,伤残军人许波银在思政小课堂上向学生讲述雷锋故事。

  新时代,党中央先后出台多个关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文件,不断推动思政课改革。其中,《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从改革创新主渠道教学、善用社会大课堂、构建大师资体系等多方面对“大思政课”建设作出详细部署。

  这些年,孩子们陆续走出学校里的“思政小课堂”,走向革命纪念地、博物馆、田间地头、工厂社区等“社会大课堂”;“大国工匠”、科学院士、模范代表、奥运冠军等一批批“编外思政课老师”分享自身经历,鼓舞“强国一代”矢志追梦。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正如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所强调:“学校会在一个人的心中播下一颗种子。小学、中学甚至是幼儿园会在人的一生中起很重要的作用,一定要从娃娃抓起。”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策 划丨蔡纯琳

  编 辑丨孙晓媛

  视 觉丨颜妮

  校 对丨李璇 李珊珊 宋春燕 闫田田 梁雅琴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吉林节后“第一会”连续十年聚焦优化营商环境

李强强调,中国是经济全球化、多边主义的坚定维护者。长期以来,中国经济为世界经济持续注入强劲动力,日益呈现出自身发展的鲜明特点。一是有稳定增长的运行机制,坚持稳中求进、长远规划。我们将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力实施宏观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内需、提振消费,下更大功夫解决突出问题,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二是有持续成长的增量空间,新需求、新动能将不断形成。我们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不断增强经济内生动力。三是有积极正向的外溢效应,始终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出台更多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政策,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中国经济向上向好的底层逻辑没有变,惠及世界的方向原则没有变,这是中国经济之于世界经济最大的确定性。

泉州积极推动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

而随着境外投资者持债规模扩大、交易活跃度上升,境外投资者提出,希望“互换通”能够推出更多与国际成熟市场接轨的交易清算服务,帮助投资者更好管理风险,此次的优化措施,正是针对这些实际需求而推出的。

美国芝加哥遭雷暴、龙卷风 全城响起警报

近年来,依托当地昼夜温差大、土壤肥沃等良好的生态环境,承德县大力推动发展林下经济,自2019年开始了人参大面积种植,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等多种方式,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不断做大做强特色种植产业,坚持用高标准引领高质量,促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用特色种植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为当地百姓致富开启新途径。同时带动更多群众参与人参种植,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习言道|年轻干部重任在肩、大有可为

牡丹花无论是入食、入药、入酒,还是入画、入诗、入器,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国民认知。菏泽种植牡丹历史悠久,自古就有“曹州牡丹甲天下”的美誉。近年来,菏泽围绕打造“特色支柱产业”目标,深入挖掘牡丹产业价值,延伸产业链、拉长价值链,推动牡丹产业从单一的观赏到精深加工、文化创意“接二连三”发展。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菏泽牡丹产业年产值已突破100亿元,带动就业10多万人。牡丹已经成为菏泽开启乡村振兴的一把“金钥匙”。

中国足协:决定对球员孙越停赛三场,罚款1.5万元

发言人指出,条例充分考虑保护在香港的金融、媒体和各类组织的正常商业行为和国际交流需要,特区政府已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这些正当商业行为和国际交流丝毫不受影响,但是抹黑条例的美西方国家、反华组织、反华政客、媒体、“走佬”外国的通缉犯等刻意无视,对条例横加批评,其专横跋扈表露无遗,充分暴露其唯恐香港不乱的险恶用心。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